社運依附爛黨,沒有好下場

──評金恒煒《八三○的「外鬥」與「內鬥」》一文

傅雲欽 2008.09.09

2008812日台灣社社長吳樹民(左)拜會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右)。
雙方閉門討論830日的嗆馬大遊行活動。
(圖:自由時報 廖振輝)

台灣的社運團體一向沒有主體性,不是親藍,就是親綠,都喜歡跟政黨或政客團團轉。轉來轉去,社運團體的幹部變成明星,然後變成政黨吸收的政客,棄社運而去。社運結果,只是社運幹部出頭天,社運本身仍在原地打轉。君不見,社運的基層支持者三十年前上街頭,三十年後還是要上街頭乎?

先談綠營最近舉辦的的八三○遊行。八三○遊行的人不少,如果這算是成功,那是社運的成功,還是民進黨的成功呢?金恒煒今天在《八三○的「外鬥」與「內鬥」》一文中說民進黨在遊行籌備過程中百般阻撓,事後竟志得意滿,彈冠相慶,令他齒冷。他認為遊行應是綠營的勝利,不見得是民進黨的成功。台灣公民運動已踏出成功的第一步云云。

真的這樣嗎?不。民進黨對這次遊行,起先雖有猶豫,但後來也積極投入。別忘了,812台灣社等本土社團的幹部還拜訪民進黨,希望民進黨能至少協助動員三萬人參加遊行。因此,這次遊行並不是與民進黨切割,恢復社運主體性的社運活動。

事實上,參與這次遊行者十之八九還是民進黨的支持者。遊行時只有零星的批陳水扁的聲音,看不到批民進黨的聲音。相反的,遊行民眾反而把對馬英九政府的不滿,轉化為對民進黨的期望。民進黨的頭人仍走在遊行隊伍的前面,仍然搶盡媒體的鏡頭。遊行是綠營的勝利,也是民進黨的成功。

即使如金恒煒所說,民進黨只是「收割者」、「不勞而獲」、「無功受祿」、「撿現成便宜」而已,這也是跟班、小弟為老大奔走賣命的必然現象。親綠社團長期當民進黨的跟班、小弟,遊行成果雖由民進黨收割,但主辦者想讓遊行人山人海,充滿支持民進黨的愚忠之人,可說求「人」得「人」,金恒煒又何怨乎?

金恒煒又說「台灣公民運動已踏出成功的第一步」。天啊!民進黨這麼爛,居然還有這麼多愚忠的支持者。這些愚忠的支持者是台灣想要的公民嗎?應該不是。台灣的公民應該是台獨的真實信徒,唾棄國、民兩黨,嗆馬也嗆扁,嗆國也嗆民才對。只嗆馬、國,不嗆扁、民的運動,只是「台灣愚民運動」,不能說是「台灣公民運動」。

再談先前的紅衫軍倒扁運動。紅衫軍倒扁運動在今日滿兩週年。前倒扁總部總指揮施明德帶一群人到總管府,希望在與總管馬英九會面。不過,馬英九避不接見。施明德非常不滿,說馬英九有權力的傲慢,以前倒扁失敗,也要怪馬英九。他又說貪腐的問題不只是陳水扁一家,藍綠多年來的貪腐也應該一併處理。如果馬政府不回應倒扁總部的建議,造成人民的氣憤達到對馬政府整體的不信任,揚言紅衫軍最後會重回凱道云云。

當初倒扁的紅衫軍成立時,雖標榜「超越黨派,不分藍綠,包容統獨,百萬人民站出來」,但肯捐錢給倒扁總部,肯站出來的人大多是反扁的藍營人士、統派人士。有一次,倒扁總部主任王麗萍在凱道的台上說:「我們台灣國的兄弟姊妹,我們最優秀的公民,全部沒有因為這場大雨離開。風雨擊不潰『台灣國』民眾的信心」施明德和總部人員聽到「台灣國」一詞,面面相覷,群眾則頓時一陣騷動,罵聲四起。最後工作人員提醒王麗萍小心用詞。倒扁副總指揮李新還廣播道歉說:「剛才我們在報告的時候,如果有說錯的,請你們原諒。」連續道歉了三次,才平息群眾的怒氣。

施明德當時又曾和馬英九秘密會面,共商大計。可見紅衫軍其時是統派的藍衫軍的變妝。紅衫軍倒扁運動哪裡是「超越黨派,不分藍綠,包容統獨」的社運活動?那明明是國民黨鬥爭民進黨的政治運動。施明德只不過是國民黨或馬英九的一個棋子而已。沒有當時擔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的放水暗助,紅衫軍可以在街頭獲得警方這麼多禮遇嗎?

民進黨執政,國民黨在野時,國民黨當然暗助施明德成立紅衫軍,占據凱道,給陳水扁政府難看。倒扁運動的結果,反貪腐的訴求未必成功,但鬥臭鬥垮民進黨方面則很成功。其後,國民黨收割倒扁運動的成果,選舉大勝,甚至復辟執政。

倒扁運動的成果讓國民黨收割,這也是跟班、小弟為老大奔走賣命的必然現象。現在,國民黨既已執政,當然不容紅衫軍矛頭轉向它,倒扁變成倒馬,更不願看到紅衫軍重回凱道。施明德這個跟班、小弟現在見不到老大的面,又怨嘆老大傲慢,似乎不知攻守之勢易也。

施明德也不想想,當初想讓紅衫軍聲勢浩大,達到百萬人,可說也是求「人」得「人」,施明德又何怨乎?

如同舉辦八三○遊行的親綠社團一樣,施明德也曾標榜紅衫軍倒扁運動是「台灣公民自覺運動」。其實這種只嗆扁、民,不嗆馬、國的運動,只是「台灣愚民不覺運動」,不能說是「台灣公民自覺運動」。

金恒煒在怨嘆民進黨,施明德在怨嘆馬英九,讓我這個不甩國、民兩黨的台獨真實信徒覺得好笑。金、施兩人的怨嘆證明一件事:社運依附國、民兩個爛黨,固然博得愚民的掌聲,但掌聲過後,國、民兩個爛黨收割成果。社運會變成政治的花瓶,沒有好下場。

附帶說明,依附爛黨沒有好下場的是社運,不一定是社運團體的幹部。如前所述,社運團體的幹部往往變成明星,然後變成政黨吸收的政客,分得一杯羹。再者,說依附爛黨的社運沒有好下場,不表示:「不依附爛黨的社運有好下場」。我們建國廣場成立至今十三年,堅持不依附爛黨,結果是曲高和寡,奄奄一息,下場更慘。我這篇文章只是「百步笑五十步」,「不同病而相憐」而已。

● 相關拙作


-----------------------------
參考資料
-----------------------------

金恒煒(作者現任《當代》雜誌總編輯)
自由時報  2008-9-9

八三○示威遊行轟轟烈烈的成功,一定大出「馬黨國」的意料之外,可能也跌破民進黨「主流派」的眼鏡。重點是,台灣公民運動已踏出成功的第一步,「馬統」如果還悍然不顧台灣民意,繼續「化獨漸統」,那麼馬蕭競選團隊的重要成員詹啟賢「就是下台」一語,不見得不會「成讖」;這是後話。

可以知道的是,為了挫折八三○遊行,「馬黨國」適時丟出所謂「陳水扁洗錢案」,傾黨國之力鬥垮、鬥臭陳水扁,藉此來遮掩出賣主權的「馬統」與治國無力的「馬笨」。只要看「聯合中國」兩報在八月三十日的「社論」,就思過半了。《聯合報》的社論強調「與陳水扁同流合污的台獨是最難苟同的台獨,被陳水扁挾持的民進黨是最不能同情的民進黨」,《聯合報》何時「苟同」過台獨?何曾「同情」過民進黨?目的不過是完成「鬥臭」的工程,藉此阻嚇台灣人民與民進黨。至於《中時》更是赤裸裸,社論是〈830嗆馬遊行 挺扁的指標〉,文題就說明一切。然而八三○的遊行規模不只「嗆馬」成功,也顛覆了「黨國」的「殺扁」策略!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馬統」會刻意把遊行人數硬拗成「四萬三千人」或「五萬人」,甚至連台北市政府都不敢公布八三○的捷運乘客人數,以免洩底。八三○遊行凸顯了台灣人民的睿智,不隨藍調媒體或黨國司法的指揮棒起舞,但也凸顯民進黨跟不上支持者的腳步,完全失了判斷的準繩;所以八三○是綠營的勝利,不見得是民進黨的成功。

老實說,看到民進黨在八三○之後志得意滿的彈冠相慶,有些齒冷。八三○成不成功?民進黨透過民調表示「政黨的支持度回升到二十三%」,而且「使黨擺脫先前的低迷」,結論是「八三○是黨的重要轉折點」;秘書長王拓根據民調顯示有一.四%的民眾參與遊行,依此估算,實際的遊行人數約達二十萬人(見《自由》九月四日)。然而,不得不指出的是,民進黨是八三○平白的收割者,是「無功受祿」。尤其掌控黨中央的「主流派」,在籌備過程中百般阻撓,若非「台灣社」及台灣人民的堅持,八三○可能胎死腹中。

所以,八三○是「台灣社」與綠營支持者的勝仗,民進黨不過撿現成便宜。因為民進黨一開始就不認同,之後又深陷在「馬黨國」的「滅扁計劃」中失去立場也失去準頭。根據坊間的一篇報導,黨主席蔡英文一路放話,「八三○若上街,她就走人」,至於王拓早在扁案發生、中央黨部聲明之後就向主席請辭。

蔡英文有沒有說出「走人」的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台灣社推出八三○時,民進黨內的評估就是「民氣不足」而不願「玉成」,許信良是公開跳出來反對的。等到「馬黨國」炮製「扁案」之後,民進黨內的新系強烈主張「緩辦」,用蔡英文的話是「時機不宜,擇期再戰」,但「台灣社」嚴拒。到了緊鑼密鼓最後衝刺時,段宜康等企圖棄「遊行」改採「定點」,「台灣社」強硬回應「各行其是」,甚至黨內有人宣稱捨「台灣社」而「自辦」。

民進黨不勞而獲不說,卻沒有向支持者說一聲道歉。這還不是問題,問題是,民進黨不只「判斷力」不足,還被藍營的「打扁」策略宰制而鼎鑊甘之如飴,在「切割扁」的魔咒中與「黨國」共舞。尤其「主流派」阻撓不成於前,居功於後,難道不知道綠營支持者「點滴在心頭」?「公民運動」也絕非空言,民進黨看著辦罷!

-----------------------------

自由時報  2008.08.13

〔記者李欣芳、詹士弘、王善嬿、余雪蘭/綜合報導〕台灣社等本土社團三十日將舉行「百日怒吼,全民站出來」大遊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與台灣社社長吳樹民等人會晤後表示,將發函地方黨部告知民進黨支持且會參與,她會上街走一走,並歡迎扁呂游蘇謝等天王參加。

吳樹民昨與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羅榮光、台灣之友會副會長王美琇、台教會會長蔡丁貴、二二八基金會執行長楊振隆等人拜會蔡英文,討論八三○遊行事宜。

據指出,雖然民進黨高層認為,目前還不是遊行的最佳時機,但認為應讓基層支持者有管道,可抒發人民對馬政府的不滿。社團幹部盼民進黨能至少協助動員三萬人,其他的部分則由社團動員,並呼籲民眾自主性參與。

蔡英文表示,馬政府上任以來,人民對執政累積憤怒、不滿,對於政府處理主權問題,人民高度擔憂,台灣是民主社會,每個人都有表達心情與心意權利,基於這項認知,很多社團認為有必要讓群眾有抒發不滿、憤怒的機會,民進黨表示支持。

王美琇表示,民進黨各地黨部受理民眾報名參加八三○活動,踴躍程度超乎想像,他們現在很熱情加入,民進黨會被人民反動員,這也是另類的公民運動。

黨文宣部主任鄭文燦說,八三○大遊行的基調是嗆馬,他們鼓勵人民以創意方式嗆馬,有憤怒、有嘲諷,黨會協助本土社團讓人民的聲音發出來,有別於傳統藍綠對抗的心態。

這項活動在泛綠基層回響熱烈,雖然須自費參加,但雲林、嘉義等縣市仍有不少民眾報名,雲林甚至有民眾拿出五千元現金,表示要給兩個月沒領薪水的民進黨縣黨部黨工當生活費,讓工作人員相當感動。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2008/09/09  18:44)

倒扁總指揮施明德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他認為2年前的紅潮倒扁失敗,最主要的關鍵是兩個人,一個是現任總統馬英九,一個是當時的副總統呂秀蓮;施明德說,「一個是馬英九因素,第二個是呂秀蓮因素,民進黨本身,阿扁那時候就跟他們講,他說我當總統給你們這麼多東西,呂秀蓮如果當了,會給你們更多嗎?」

施明德還說,「所以呂秀蓮是一個阻礙,而馬英九對於處理國務機要費,他自己都覺得因為他有背負了一部份的特別費,縱使判決無罪,他心裡頭還是有那個陰影在,他總是不敢理直氣壯,到最近在調查的,他仍然是這個樣子」;施明德認為,如果當初他帶頭闖進總統府內,就不會有2008年的政權和平移轉,也不可能會用和平、司法的方式處理扁家弊案。

施明德接受媒體訪問時承認,2年前倒扁他當時一度動搖,準備放棄讓群眾衝進總統府,但最後關頭,他的良心不許他這麼作,也幸好如此,紅衫軍運動成為一場和平、不流血的運動,也因此才會有2008年的政黨再輪替。

施明德說,大家會將紅衫軍視為是倒扁運動,其實他重要的是反貪腐運動;施明德表示,他那時候內心掙扎很久,畢竟跟民進黨有感情,跟陳水扁有感情,他和扁的關係是很密切的,在扁當總統那6年之中,他們常常見面。

但那時候施明德不得不組織紅衫軍,因為人民的怨恨已經達到一個非常高的程度,施表示,「我等於是當年把他捧起來的人士,在這個時候我應該站出來」;施明德說,「因為我知道的太多」,阿扁會想連大錢都拿,像國務機要費這樣幾千萬,對一般人來說是筆大錢,但是對他們家族來說是小錢,連這種小錢50萬、100萬的發票都要累積,真的讓人看不起,他才會這麼憤怒的站出來。

施明德說,如果當時衝進總統府,就是政變,要成立特別五院審判,那時司法瓦解、國會也瓦解,就變成革命政府;更嚴重的是,如果扁跑到南部去,宣布戒嚴,或者更狠的宣布台灣獨立,那問題就變成了兩岸之間的大問題,和平、安定都因此這樣破壞掉,但是他的良心不允許這樣做。

中時電子報  2008-09-09  蘇龍麒/台北報導

紅衫軍在今(九)日滿兩週年,前倒扁總部總指揮施明德原本希望在今天與馬英九總統會面,不過總統府方面卻始終沒有回應。今天中午十二點整,施明德在前倒扁總部成員范可欽等人的陪伴下,由倒扁總部步行出發,要親自將反貪腐公約交給馬英九總統。但因馬英九不在,改由總統府秘書長詹春柏接見,府方表示將會轉交倒扁總部的相關訴求。

施明德等人帶著一份聯合國的反貪腐公約,和一件紅色的聯合反貪腐T恤前往總統府,T恤背面用簡體中文書寫「腐敗使人付出代價」。出發之前,施明德說,他很早就透過正常的管道和馬英九聯繫,「但是他們緊張嚇壞了,怕我去會搞什麼、討論個案」。施明德說,其實他不會去跟馬英九討論個案,但是馬英九根本不回應,施明德認為,「這某種程度有權力傲慢的流露」。

施明德等人與詹春柏會談約四十分鐘後,由文化大學教授姚立明出面表示,他們向總統府遞交了聯合國二○○三年通過的反貪腐公約。馬英九一再強調尊重司法獨立,但是反貪腐公約說得很清楚,反貪腐,包括面對司法的不正義,必須要由政府當權者有力有魄力的作為才能克服。

姚立明說,倒扁總部今天向總統府具體建議,當有些司法或有些立法不作為或怠惰、無法反貪腐時,應有一些非傳統的作為與魄力來進行偵查或預防犯罪。他們希望馬英九以其魄力及職權,來破除人民現在對司法的疑慮;透過特別的作為,使得現在或未來行政立法司法本身涉及的貪腐,能夠有效的被遏止。

姚立明說,倒扁總部會讓政府有段時間來回應今天的具體建議,否則當人民的氣憤達到一定地步,如果對政府整體的不信任,「我相信凱道還是我們最後會重回的地方。」

姚立明表示,他們當然尊重每一個個案的審判,但是做為政府的領導者,不能視而不見,只是空泛地說尊重司法獨立,來面對反貪腐這原來八年的執政。姚立明強調,他們沒有要求馬英九干涉某個個人,但是用聯合國反貪腐的案例來說明,司法本身會成為貪腐的力量與共犯,變成阻礙辦案的力量,希望政府拿出辦法解決這樣的問題,這是做為領袖不可推諉的責任。

施明德在出發前則表示,當初因為行政、立法、司法全部崩潰瓦解,人民不得不站出來,結果前總統陳水扁一家人看到人民的怒吼,緊張地把錢往外移,讓艾格蒙組織發現「露了餡」,現在人民對扁氏一族的貪腐現象已經很清楚了。但看到前調查局長葉盛茂將情資交給陳水扁,施明德說,他很驚訝「不但外面有政客、學者、牧師們替他(陳水扁)保護,國家內部的權力也為他的貪腐做那麼多的配合」。

施明德強調,貪腐的問題不只是扁氏一族,藍綠多年來的貪腐也應該一併處理。而掌權者的決心、魄力、膽識和智慧,是引領台灣邁向反貪腐時代最重要的關鍵因素。他呼籲台灣的有志之士要為台灣創造一個新的二十世紀台灣夢,引領台灣走向未來,不要再寄望國民黨和民進黨。

-----------------------------

回應高俊明 倒扁為公民自覺 魏千峰:豈容公義喚不回
中國時報  2006.08.25  范姜泰基/台北報導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高俊明牧師近日兩度出面呼籲停止倒扁,倒扁行動總部昨日由決策委員、律師魏千峰以「豈容公義喚不回」為題出面回應,強調倒扁運動是台灣公民自覺運動,且倒扁運動並不會激化外界擔憂的藍綠對立。

施明德要求宗教界出面擔任倒扁行動紀律服務員的同時,高俊明代表長老教會出面要求停止倒扁行動,而且高俊明曾因保護施明德而下獄四年三個月,高俊明的呼籲對倒扁行動的確產生負面效應,因此總部也決定予以正式回應。

魏千峰首先推崇,一九九七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表的「人權宣言」,是台灣民主運動重要的一頁,在多元社會的台灣有各種立場的言論,總部樂見良性對話,但對於高俊明所持的理由,總部有必要一一辨明。

魏千峰指出,百萬人倒扁運動並非起源自施明德,而是不分藍綠的學界與社運界的提議,不是施明德與陳水扁兩人的對抗,施明德只是共同推動者,高俊明呼籲施明德停止倒扁運動,恐怕是一場誤會。

高俊明認為既然罷免案未過,陳水扁應該做完其總統任期,魏千峰反駁表示,倒扁運動與泛藍無法罷免總統並無關連,運動的發起與泛藍也沒有淵源及聯繫,只是本來多元的民進黨在陳水扁就任總統之後,反而倒退成政治利害相連的一言堂,倒扁總部這群非政治界人士,才會尋求集會遊行的方式,要求陳總統下台。魏千峰說,他感佩高牧師對貪腐敗德的指責,也建議長老教會不要輕易為涉嫌貪腐的總統府背書,否則可能有損宗教家堅持廉潔的情懷。

魏千峰引述「品格的力量」一書指出,一個國家是否偉大,並不取決於它的疆域大小,而是在於其人民的品格,百萬人民倒扁運動可謂一場台灣公民的自覺運動,當台灣人民目睹總統府一連串弊案且陳水扁無具體檢討,陳水扁唯有以國家領導人誠實與廉潔的高道德標準下台,才能建立可長可久的國家,更是台灣歷史的新起點

 民進黨執政,社運便進入了寒冬?

社論  2020-09-09  00:35 聯合報

 蔡英文總統宣布開放美豬美牛進口,她對自己前倨後恭的髮夾彎表現,似乎不以為忤。同樣令人納悶的是,當年在馬英九政府時代曾一面倒反對美豬美牛的社運團體,如今絕大多數竟都選擇噤聲不語,彷彿他們的意志和存在目標已隨著民進黨執政而消散了。因此,社運界目前僅剩主婦聯盟和消基會等少數消費者團體發起抗議行動,其他多作壁上觀。

 民進黨一執政,社運團體便進入寒冬期,開始休眠了嗎?那麼,等到下一次政黨輪替,這些團體會從冬眠中復甦再起,還是就此沉寂呢?這是一個令人好奇的問題。這次社運界對美豬的沉默,從政治角度看,並不難理解。主要是,當年帶領反美豬美牛最力的「台灣農村陣線」,其要角陳吉仲已入朝為官,正坐在農委會主委的位子上。此刻,他正忙著安撫憤怒的豬農,忙著幫蔡政府的決策美言粉飾,忙著搶修內外矛盾雙重標準的法令。他忙著幫蔡政府護航都來不及,怎麼可能發起抗議,或表示任何歉意呢?

 挺農民的社運領袖,搖身變成挺權力的下臣,這不是陳吉仲首度背叛初衷。入閣之後,他全力護航北農高薪實習生總經理吳音寧,槓上柯文哲,到了有失農委會副主委角色的地步。去年閣揆蘇貞昌「大赦」農地違章工廠,陳吉仲對農地良田遭到侵犯,未挺身維護,反而推稱那是經濟部和地方政府的責任。今年七月,民進黨立法將法人組織的水利會強行改為公務機關,侵犯農民組合私有財產;陳吉仲也宣稱他未曾感到不安,「沒有睡不著覺」。既然對農地、農民、水利組織都可以如此不在意,陳吉仲迎合上意跟緊上級開放美豬的腳步,想必也是同樣坦然的。

 在「當官」和「社運」之間,角色轉換調適得如此平滑順暢,陳吉仲的表現令人刮目。這也正是蔡英文喜歡「農陣」的原因:農陣先後有曾旭正出任國發會副主委,蔡培慧擔任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吳音寧出任北農總經理。但無論如何,最後能有一人像陳吉仲如此勇於效死命支持美豬,那麼蔡政府對農陣的「投資」就太划算了。

 環保署前副署長詹順貴,也算是蔡總統對環保社運界的一大投資。這項投資,一度取得不錯的報酬率,詹順貴在重啟深澳電廠的環評會議上投下關鍵的一票,讓重啟電廠的案件順利過關。誰料,後來閣揆賴清德為挽救民進黨的新北市長選情,驟然宣布深澳電廠停建。這個大耳光打在詹順貴臉上,逼得他只能悻悻然掛冠求去,留下「環保鬥士投降」的惡名,和不知要向誰訴說的「環保良心」。

 比起詹順貴,陳吉仲應該算是更「成功的政治人物」呢,或者「變節的社運領袖」才是更準確的形容?這點,目前也許還沒有最後的答案。但值得大家關切的,不是一個詹順貴的一時失心,也不是一個陳吉仲的靈巧過人,而是社運界如此脆弱鬆軟的體質。社運團體這麼容易被「摸頭」,這麼容易被「收編」,只要一人應召入朝為官,社運團體積累多年的力量和意志似乎即一夕瓦解,從此只顧著看上級臉色,只唱呼應順從的調子,不再敢有不同的意見。這麼荏弱的社運界,反映的不正是台灣民主的墜落?

 長期以來,民進黨的確更勤於在不同的社運領域耕耘,不論是基於在野制衡或夥伴聯盟的戰略需要,都促成了民間社會的多元奔放。但在民進黨二度執政後,蔡政府僅利用引介少數社運領袖入閣,即輕易讓許多社運團體失去聲音、失去活動能力,這不能不說是一件難堪而危險的事。難堪的是,這些社運團體意志如此脆弱,已到了失去自主意識不知如何自處的地步;危險的是,民進黨一方面大肆收編民間團體,另一方面又不斷自我擴權,民間的活力遭到蠶食不說,連台灣的民主都將遭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