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化慈《當鱸鰻自甘墮落,爛台片疚由自取?》的口語譯本

傅雲欽  2016.02.19

▲ 電影《大尾鱸鰻2》正式海報「群星賀歲版」

【註】台灣意識強烈的評論人蔣化慈今天在他的面書貼了《當鱸鰻自甘墮落,爛台片疚由自取?》一文,點出《大尾鱸鰻2》這部電影所以鄙俗的根本原因是剝奪本土文化權的制度問題。與其苛責這部電影的製作者,不如批判不公的制度。

蔣化慈可能因痛恨中國外來體制欺壓本土,對中文有排斥感,而不善於使用中文表述。他寫的文章總是句子冗長,很像文學家七等生。但他的文章的「可怕」程度甚於七等生。他術語堆砌,又惜用標點,讀起來詰屈聱牙,非常費力,令人強欲斷氣。但細讀他這篇貼文,頗有可觀之處。故我謹將此文翻成白話如下。

年,我們可聞到「台味」大眾文化商品的市場潛能,但因為沒有文化基礎工程的支撐,無法積累創作的典範,並發展內部分工的產業鏈,它的市場無法大到具備文本要求的能力,加上作品的內容流於鄙俗跟風,最終市場被搞爛。落此下場,恐怕也無人想到這是中華民國國體下剝奪文化權的制度問題。(此段摘自2014.02.20我的網誌

然而,「中華民國台灣」觀點的評論人對「台味」大眾文本所作的號稱「客觀」的臧否,幾乎毫無例外地說,因為品質低劣,失範失儀,才自招其敗,與意識型態無關。甚至一些對黨國陰私揭發不遺餘力的評論人,往往基於個人的文本見證,也堅信此說為事實,而不問是否有其他不明確的或不公平的原因。他們甚至認為那些劣質本土文化商品的擁護者是蠢蛋,是基於民族情緒或反殖情緒,才會盲目支持這類商品。這就像他們認為,本土派講到文化成果,必然以鄉土劇為代表,提及文化成就也必以「三民自」媒體為圭臬一樣。這些都是歪曲事實且「想當然爾」的偏見。

持這種偏見的人從未看到下述的現象,遑論把它們當作問題。那就是,一個沒有國民義務教育支撐,沒有文字和標音的規範,沒有印刷發行的管道,沒有基礎閱讀的人口,甚至連口語使用人口都嚴重流失,語域也嚴重縮減的汙名語言,如何可能積累其文本的典範?這些評論人議論文化商品,卻絲毫不談其基礎工程的闕如和公共投資的匱乏,這是什麼心態?

這些以中文寫作的評論人濫言本土性大眾文本的品質低劣,有待提升,無異於要求一個沒有記譜學的地方有美妙的音樂、沒有貨幣的地方有繁榮的經濟、沒有元素週期表的地方有高深的化學、沒有聯外公共道路的地方有完善的建案、沒有經典的地方有制度化的宗教。這也如同要求一個內部的本土勢力無法出頭天,對外也沒有國格的台灣,能完善內部,而包容宇內。這不是要求太過了嗎?天可憐見!。

這些評論人參與文化產業的經驗豐富。說他們沒看到上述本土文本缺乏基礎資源的現象,實在說不過去。他們當然看到了,卻還是那樣說,可能他們認為本土性文化本來就是難登大雅之堂,自然也不需要有什麼基礎資源。除了這樣的可怕的赤裸偏見,也實在想不到其他合理的理由了。

● 相關拙作

台獨與「反中」 2010.07.16
──評陳茂雄「反共不反中的新思維」一文

-----------------------------
參考資料
-----------------------------

蔣化慈
蔣化慈面書  2016.02.19

『即令近年已可嗅得其市場潛能的「台味」大眾文化商品,其因無文化基礎工程支撐而無法得到足堪積累創作典範與發展內部分工產業鏈暨一具文本要求能力的大眾市場,然其因流於鄙俗跟風最終搞爛市場恐也無人會歸咎於ROC國體規定下之文化權的制度剝奪(此段摘自化慈 2014-2-20 網誌)。』

然而ROC-Taiwan視點評論家對台味大眾文本之失範失儀事件的「客觀」臧否幾乎毫無例外地著眼於其品質低劣自招其敗是而亦無關意識型態(一些揭發黨國陰私不遺餘力的寫手往往基於其文本見證亦堅信此說為事實,卻不問其是否有待揭露的事實或不公平的事實)。進而更想像其論式的潛在反對者是基於民族甚或反殖情緒而必然盲目支持此類文本的寡智者(一如以本土派必然以鄉土劇為自慢文化成就亦必以三民自媒體為言論圭臬之恰恰倒置事實亦恰恰反映其偏見的想當然爾)。

此類本質化想像實說明了以下問式之從未進入其視域更遑論被其視為問題:一個沒有國民義務教育支撐、沒有文字/標音之規範化工程、沒有印刷基礎、沒有基礎閱讀人口甚或連口語使用人口都嚴重流失語域亦嚴重縮減的汙名語言其文本的典範積累如何可能?(議論文化商品卻絲毫不談其基礎工程之闕如與公共投資之匱乏又是何等心思?)。

換言之,這些侈言問題僅在個別本土性大眾文本製作低劣的中文擔綱群體形同要求一個沒有記譜學的音樂、沒有貨幣的經濟、沒有元素週期表的化學、沒有聯外公共道路的完善建案、沒有經典的制度化宗教...(一如要求一個對內沒有本土性再現工具對外亦無政治位格的「國家」需完善國內包容宇內,天可憐見!)。

就渠等文論家之參與文化產業之日常實踐的豐富經驗而言,此類視而不見要說是缺乏關鍵範疇的基本識見實難服人,但除了更為可怖的答案,即渠等實則以本土性為本質地與諸般文明事物絕緣自然亦無需資源的赤裸偏見,也實在思議不出其他合理的可能了!

-----------------------------

中時電子報  20160210 16:47 蔣鈴鈴

強檔賀歲國片《大尾鱸鰻2》憑藉著第一集的高人氣,與秀場天王豬哥亮的收視保證,在春節期間推出第二集,內容既鄉土又搞笑,喜劇性質適合全家人共同觀賞,卻被爆出劇中有對原住民歧視的內容,引發觀眾不滿,知名主持人陳沂也跳出來說:「拿原住民的傳統文化來嘲笑,這就是根本性的歧視。」

原來是《大尾鱸鰻2》中,劇情揶揄了原住民達悟族人的外貌,更說穿著傳統服飾的他們是馬桶蓋造型,且劇中毫無文法、架構的語言詮釋原住民語,引發網友不滿,投書網路直批該劇將原住民的文化當作笑話。

作者Fuis Sao Paotawan表示:「台灣社會對於原住民的想像依舊單一,而身為傳播媒體卻未讓人瞭解明白該族群,反而加深社會對於該族群的誤解,這難道不用道歉嗎?」更舉例去年澎恰恰為了《鐵獅玉玲瓏2》取笑莫那‧魯道的道歉事件,呼籲媒體應更慎重選材,並協助觀眾了解事實,而非以曲解的方式加深錯誤印象。

陳沂分享了Fuis Sao Paotawan文章,並在臉書表示:「我覺得學原住民在語尾說的啦的啦,一點都不好笑。就像你在外國人面前說蹩腳的英文,你會想要人家也學你的腔調然後自以為很幽默嗎?」更說有許多人是透過電視電影去認識社會,但媒體卻不斷傳播著扭曲又錯誤的價值觀,並直呼模仿原住民的行為「這一點都不幽默,而且,超級不好笑!」

對此,導演邱瓈寬接受《蘋果日報》訪問時表示:「謝謝指教,我們絕對無意冒犯原住民朋友們,戲裡面『馬桶蓋的髮型』指的是豬哥亮,如果有不夠周延的地方,請多多包涵了。」

TVBS 電視新聞台  2016/02/13  19:43
記者  陳盈仁  高志宏  楊慈茵  /台北  報導

今年過年賀歲片土洋大戰,《大尾鱸鰻2》對上好萊塢英雄電影《死侍》,2部電影目前都破億,《死侍》目前票更是破了15千萬,只是2部電影都因為劇情對白開太多黃腔跟髒話,有人看了2部電影之後,批評《大尾2》低級沒水準,卻說死侍好看幽默,讓導演葉天倫看不下去,痛批認為觀眾覺得《大尾2》低級,卻能接受死侍的幽默,根本是對台灣文化沒有信心。

電影《大尾鱸鰻2》:「要尿尿的時候,繩子一拉,小鳥鳥就會溜出來,那尿完呢,直接用筷子夾進去。」

不管是開黃腔,或者是大吃女主角冰淇淋,大尾鱸鰻2的笑哏,有人看完說是豬哥亮的豬氏風格,卻也有人批評低級沒水準,引發負評。

相較之下,一樣被列為輔導級的好來塢英雄電影死侍,男主角萊恩雷諾斯發揮賤嘴演技,全片一樣髒話罵不停,開的黃腔不亞於大尾鱸鰻。卻被網友大推是部超級好看的電影,這個現象讓億萬票房導演葉天倫看不下去,在臉書批評,他擔憂3部賀歲片贏不過一部好萊塢電影,認為觀眾覺得大尾2低級,卻能接受死侍的幽默,根本是對台灣文化沒有信心,一PO文立馬招來網友反彈,轟他盲目挺國片。

民眾:「(死侍)他的哏是可以跟劇情融合在一起,我覺得大尾鱸鰻,我稍微看一下片段,那我覺得他的哏有沒有跟劇情在一起都沒差,他的哏你抽出來還是會笑,跟劇情完全沒什麼關係。」

面對批評,葉天倫關臉書,也暫時不想回應,但畢竟2部片類型不同,很難相提並論,2部土洋賀歲片都是輔導級,但死侍的年齡限制還是比大尾鱸鰻高,儘管影迷對2部電影的評價很兩極,不過死侍跟大尾鱸鰻票房都已突破12千萬大關,青菜蘿蔔各有喜好,誰低級誰沒水準,真的只是娛樂效果。

洪浩唐(《給我報報》總主筆)
蘋果日報  2016021600:14

西諺有云:「愛國主義是流氓的最後庇護所。」指的是歷來許多既得利益者(或統制者)經常喜愛用一種虛偽的愛國主義來恐嚇人民,進而掩藏(或保護)自己的私利。而日前台灣導演葉天倫在臉書貼文,擔憂包括《大尾鱸鰻2》在內的3部賀歲國片的台北票房加起來,達不到一部好萊塢電影的三分之一是一重大警訊一說,除了惹來眾多網友表示不以為然,更令人聯想到前述諺語。只是這不免令人感嘆:曾幾何時,國片已經需要動用愛國主義來「搶救」了嗎?

其實,早在台灣電影開始在世界各大影展征戰以來,「愛國主義」便宿命般地緊緊依附其身旁,例如許多國人便以觀看球賽的心情,來期待代表台灣參展的片子,能在影展上為國爭光(所以每當李安侯孝賢等導演在國際上獲獎,不管投資者為哪一國,國內媒體總以十分盛大、類似「國慶」的規格來報導)。這種心態演變至今,當台灣電影在國際影展上漸漸喪失「競爭力」,國人遂將戰場轉移到本土票房上;而參與競爭的主體,也從追求藝術成就為主的「藝術片」,轉成以競逐票房為主要目標的「商業片」。

而既然名之為「商業片」,就該承認電影畢竟是一種商業活動,其內在邏輯應該是:觀眾憑其自由意志(或主觀好惡)買票進場,除了考慮票價合不合理外,並沒有其他「道德負擔」(例如,不看國片便是不愛國、去看某片就是沒水準…)。所以,在一個資訊(評論系統)自由、開放的社會,若企圖以「愛國主義」來推銷電影,雖不一定會令人反感,但其效用恐怕同樣也令人懷疑?

同時,另一方面,商業電影似乎也不應被賦予過多文化、甚至道德重整的社會責任。例如,綜觀連日來《大尾鱸鰻2》受到的「惡評」,大多集中在該片低俗、無創意、歧視特定族群等「罪狀」?我們是否也必須同樣對一自由國家的標準(底線)有所共識:除非它們真的涉及違法或岐視(此部份仍應透過司法裁定或發動公民團體抵制──但電影不比其他商品,從網路日漸增多的酸語看來,許多鄉民對本片最大的挫敗竟是,它畢竟不能像「林鳳營」一樣被「秒退」),否則觀眾在類似《大》片的處境──票房太差,被批不愛國;票房太好,又被批沒水準──也未免太尷尬?

而且,當我們在批判觀眾不愛國、低俗時,是不是也算是另一種「歧視」?

蘋果日報  2016021713:35

《大尾鱸鰻2》話題不斷,現在也有作家在臉書批評,認為《大尾鱸鰻》原創性不足,評論是「失敗的鬧劇」!

作家吳明益在臉書撰文「喜劇、鬧劇與票房悲劇」。評論「在我的觀察裡,《大尾鱸鰻》整體而言是一部失敗的鬧劇,演員不到位、場景設計粗糙,笑話出現第二次就很難引發笑意……」

「但豬哥亮這幾年在螢幕上的頻繁出現,固定的表演形式,我認為即便是他的觀眾也已經彈性疲乏了,我吃驚的不是《大尾鱸鰻2》沒有拿到今年的票房冠軍,而是這部片還能獲得這樣的票房成績。」

最後吳明益也不留情面的寫,「《大尾鱸鰻》做為一部爛片,和它偶然觸及的歧視關係並不深……我推測和整體缺乏獨創性,演員、導演缺乏『自發、內在的自我改革力量』較有關。」、「而一干創作者在短時間內的自我複製,也是加速它傾滅的一個因素。它若得到悲劇性票房且口碑不佳的結果,與國不國片無關,不過是極為正常且日常的一件事。」

不少網友也認同「這是近期國片問題」、「這篇很明確地分析,同樣是喜劇鬧劇,為什麼星爺系列能夠成為推崇的經典,而有些只是過眼雲煙,或是招來反感。」(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聯合報  2016-02-18 19:24  記者楊起鳳/台北報導

導演葉天倫年假時在臉書感嘆今年3部本土的賀歲片,台北票房全部加起來遠不如好萊塢大片「惡棍英雄:死侍」的三分之一,認為這是重大警訊,並提到大家嫌「大尾鱸鰻2」低級,卻覺得「死侍」幽默,是對台灣文化沒有自信,沒想到引發網友口水戰,18日他出席「紫色大稻埕」活動首度回應,表示出發點都是為了關心台灣影視發展,只是感嘆文,希望繼續為台灣加油。

葉天倫被網友砲轟,國片電影品質差卻不懂自我反省,事後他關閉臉書赴日本拍戲。昨天為了他的新電視劇「紫色大稻埕」露面。他在記者會最後一刻才現身,面對媒體詢問,他先是表示:「你們都在等這一刻吧。」接著回應:「我跟現場媒體朋友一樣,關心台灣影視發展,我覺得台灣影視有困難,大家都很努力打拚,不管是電視劇或電影上資金、版權等有些困難,但大家都努力做到好,呈現給觀眾最好的內容,繼續為台灣影視加油。」

「紫色大稻埕」透過戲劇傳達勇敢的青春,莊凱勛在劇中飾演蔣渭水,他表示詮釋此角讓他收穫很多,他也分享大學時期最勇敢的事情除了騎單車環島外,還有為了買薩克斯風想辦法貸款8萬元,他笑說:「當時只想到買卻忘了沒錢上課,只能靠自修方式學習,大學讀7年,有4年的時間都是在還貸款,但不後悔,因為完成自己的願望。」